防雷知識在身邊 雷雨季節保安全--專家指導您全方位防范雷電災害
嘉賓: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高級工程師王月賓
主持人:中國氣象報記者趙麗 蘇杰西
攝影:中國氣象報記者丁茜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城鎮化與減災”。夏季將至,我國大部分地區雷雨天氣逐漸增多,雷電天氣進入高發期。你了解雷電災害嗎?你知道它會給人們生產生活乃至生命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嗎?如何防患于未然呢?借此防災減災日之際,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高級工程師王月賓坐客中國氣象局搜狐新聞客戶端直播間,現場為網友答疑解惑,在90分鐘的直播時間里,在線網友超過36萬人,網友們提了很多關于雷電及如何防御的問題,問題涉及防雷工程建設、雷電形成原因、防雷標準解讀、文物建筑防雷等方面,王月賓用通俗的語言一一做答,并介紹了防雷減災的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以下是訪談編錄。
圖為中國氣象局搜狐新聞客戶端直播截圖。
網友:什么是雷電災害?雷電的特征都有哪些?
王月賓:我們都知道,雷電災害是一種氣象災害,是伴隨著強對流天氣過程發生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夏季是雷雨天氣多發季節,公眾要做好防御雷電災害的準備。
雷電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多形成于對流發展旺盛積雨云中,因此常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會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地球上任何時刻大約都有1800個地點出現雷暴,每秒鐘有大約100次雷擊襲擊地球。一個中等強度的雷暴功率可以達到1000萬瓦,相當于一個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水電站也只有一次雷電功率的千分之一。
閃電的溫度也很高,一般是從攝氏17000度至28000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5倍。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閃電與雷鳴相伴,就是因為閃電的溫度非常高,極度高熱使空氣體積極度膨脹,從而產生沖擊波,并且發出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雷鳴。
網友:閃電的類型分為哪幾類?會產生怎樣的雷電災害?
王月賓:按發生空間位置的不同,閃電大致可分為云中、云間或云地之間三大種類放電。云中放電占閃電的絕大多數,云地之間放電者則是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影響的主要形式。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中高層大氣放電現象和閃電有關,如:藍色噴流、紅色精靈等。還有人們經常提及的球狀閃電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觀測研究才能對其進行歸類與定義。
從雷擊的角度講,可以把雷電造成的災害分為直擊雷害和雷擊電磁脈沖輻射造成的間接雷害。直擊雷害是指由于閃電直接擊中目標物而造成的破壞,如建筑物損壞、森林火災、油庫爆炸、人員傷亡等,而雷擊電磁輻射是指在雷電放電過程中,由于強大的脈沖電流產生的電磁輻射對附近的電子設備、通訊設備等產生的破壞,這種災害往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也是經濟發達地區雷電災害的主要形式。
網友:雷電活動與地理位置有什么關系呢?
王月賓:雷電活動與地理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般地面落雷,也就是落在地面上的雷與三個方面相關,即地理條件、地質條件和地物條件。
與地理條件的關系是,雷電活動隨著地理緯度的增加而減弱,濕熱地區雷電活動要多于干冷的地區。從地域上看是,南方多于北方,內陸多于沿海,山地多于平原,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是,土壤導電性差的地區雷電活動較弱。
與地質條件的關系是,在山區,山的南坡落雷就多于北坡,靠海的一面山坡多于背海的一面山坡,山中局部平地落雷多于峽谷,同時,風暴走廊與風向一致的地方,或者是順風口的地方也容易落雷。地下埋有金屬礦藏的地區也容易落雷。
地物條件往往成為有利于雷云與大地之間建立良好的放電通道,比如孤立高聳的地物,如電線桿、鐵路、架空電線以及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等,這些都是雷雨云放電的最佳通道。
網友:雷電都有那些危害?
王月賓:雷電災害因其強大的電流、炙熱的高溫、猛烈的沖擊波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而能夠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常常導致人員傷亡,擊毀建筑物、供配電系統、通信設備,引起森林火災,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斷,倉儲、煉油廠、油田等燃燒甚至爆炸。雷電災害也因發生頻次多、范圍廣、危害嚴重、社會影響大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加強雷電防御和管理十分必要和迫切,做好防雷減災工作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慘遭雷擊。在雷電發生頻率呈現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會被擊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廣播或者電視塔,每年會被擊中20次,每次雷擊通常會產生6億伏的高壓。
網友:雷電對人類有什么貢獻嗎?
王月賓:首先,雷電活動對人類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最原始的物質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生命之初就與雷電活動息息相關。我們知道,使用火是生命進化過程中有著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早期人類就是在雷電引發的森林火災中首次吃到用火燒熟的食物,因此,雷電活動在人的生命起源和人類進化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雷電在發生的一瞬間會產生大量的臭氧,大氣中的臭氧層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護傘,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危害。
第三,雷電也是一種巨大的聲波,可以使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喪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雷電過后的空氣特別的清新和潔凈。
第四,雷電也是一種高效的天然的肥料,雷電發生時,空氣中的氮和氧會經電離和化合而形成天然氮肥。
網友:我國雷電活動有什么特征呢?
王月賓:因為我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所以雷電活動十分頻繁。據現有的觀測資料統計,我國年最多雷暴日多達148天,出現在云南的勐臘,年平均雷暴日最多的城市達到了94天,出現在廣東湛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都有雷擊傷亡事故和雷擊造成的各行業各部門經濟損失。2013年全國就共發生了雷電災害3380起,其中造成火災或爆炸65起,造成人身事故185起,導致178人身亡、177人受傷。
我國雷電災害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我國6月至8月是雷電的多發季節,一般雷電是伴隨著強對流天氣發生的,強對流天氣過程多,雷電發生的頻率就大。
二是我國雷電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主要發生在城市和電力、通信、石化、金融、交通和學校等行業部門,并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等經濟發達地區。
三是我國城市雷電災害事故多發生在建筑物遭雷擊,造成建筑物里面的設施設備損壞,發生的原因大多是未按國家防雷裝置有關規定安裝防雷裝置或者安裝的防雷裝置不完善。
四是因雷擊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
網友:自己家住農村,知道雷擊事故多發生在農村,想問一下為什么雷擊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呢?自己應當怎樣做才能避免雷擊呢?
王月賓:主要原因是大多數農民朋友雷電防護意識薄弱,缺少基本的防雷防護知識。同時每年入夏是雷雨多發生季節也是農忙季節,農民朋友不能在雷暴來臨時采取正確有效的防雷措施,從而造成人身傷亡。另外就是雷擊事故與農村地區地形相對復雜和特定空曠的環境有一定關系,再加上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民居越蓋越高而缺少必要的雷電防護措施等,容易發生雷電災害人身傷亡事故。農民朋友在田間勞作的時候,如果遇上雷雨天氣,切忌找大樹避雨,要下蹲或者是扔掉手中的農具,不要奔跑,以免造成跨步電壓,增加雷擊事故的發生概率。
網友:中國氣象局近年來在防雷減災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呢?
王月賓:中國氣象局負責組織指導防御雷電等防災減災工作,依法管理規范社會雷電災害防御工作。依據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氣象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建立和完善防雷減災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度。強化社會管理工作,理順關系,逐步規范防雷市場秩序。強化雷電的監測預警服務,提前向社會發布雷電預警和預報信息,提示人們做好雷電災害預防相應工作。開展雷電發生機理、雷電災害成因分析、防御技術應用等科學的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提升人們防雷減災的科學認識。做好防雷市場監管,從源頭上強化對防雷技術服務單位服務質量的規范與管理。加大防雷減災科普宣傳力度。開展防雷執法工作。
網友:收到預警信號的時候只知道要減少活動,并不能完全知道預警信號表示的意義,能不能介紹一下雷電預警信號分為哪幾種?分別對應著怎樣的天氣情況?公眾在收到雷電預警時應該怎樣做?
王月賓:好的。雷雨來臨前,應注意收聽收看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雷電預警信息和雷電預警等級。雷電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為黃色、橙色、紅色。
雷電預警黃色信號,代表6小時內可能發生雷電活動,造成雷電災害,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防御指南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密切關注天氣,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雷電預警橙色信號,代表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受雷電活動影響,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防御指南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措施,人員應當留在室內,關好門窗;外出人員應當躲入有防雷裝置的建筑物或者汽車內;切斷危險電源,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曠場地不手執含有金屬的物品,雨傘、農具、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
雷電預警紅色信號,代表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經有強烈的雷電活動發生,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防御指南要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搶險工作;人員應當盡量躲入有防雷裝置設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車內,并關好門窗;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和其他類似金屬裝置;盡量不要使用無防雷裝置或者防雷裝置不完備的電視、電話等電器。
網友:城市與農村雷電防護分別需要注意什么?
王月賓:建筑物安裝完善的防雷裝置應該是目前城市防雷減災的有效措施。因此,應當安裝而未安裝必要的雷電防護裝置的單位應該盡快安裝完善的雷電防護裝置。已安裝防雷裝置的單位應在雷雨季節來臨之前,應對本單位的建筑物開展一次防雷裝置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特別是曾經遭受雷擊事故的單位,發現不安全隱患應及時整改。此外,安裝防雷裝置應聘請有相應防雷工程專業資質證的企業。
而農村雷電防護應該注意的重點就不一樣了。首先,農村民居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安裝防雷裝置;其次,曾經遭受雷擊事故的農村民居,應改變將電線、電話線(纜)架空敷設,將天線直接立在房頂的方式,避免雷電流或雷電感應引起的感應電流沿著電視天線進入到房間內損壞家用電器,燒毀家中線路,甚至傷及到人的事故。特別是,農民朋友在田間勞作的時候,遇上雷雨天氣,切忌找大樹避雨,應想辦法盡量減少自己的高度,如下蹲或者是扔掉手中的農具,減少自己暴露在雷電襲擊范圍里的時間。最好的辦法是應該盡快找到安全的有防雷裝置的場所避雨。
- 上一篇:建筑垃圾的“歸宿”在哪里 2014/6/3
- 下一篇:芬丘奇過濾器蘇州有限公司與我司達成安全健康體系建立和優化項目 2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