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10家企業環境違法被查處 或將“按日計罰”
今年1月1日,被譽為“史上最嚴厲的”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而在近段時間,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在檢查中發現,我省有10家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違法行為。
今天(3月17日),省環保廳將這10家企業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向社會公布,并分別對其采取責令停產、停止建設、高限處罰等措施。據了解,這是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陜西處理的第一批環境違法案件。
陜公布10家環境違法企業,整改不達標將“按日計罰”
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此次查處的10家企業分別是,陜西長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陜西美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蒲城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金泰氯堿化工有限公司、陜西榆林凱越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兗州煤業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紫陽明華煤礦、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第三方營運商廣州市環保技術設備公司商洛分公司、陜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
從公司名稱可以看出,此次環境違法的企業大部分都屬于能源化工企業,其環境違法、違規風險往往較大。如果根據之前的相關環保法規,許多處罰都是一次性交付罰金,對于有些大企業來說完全是可以承受的。
但依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這些企業現在面對的將不僅僅是整改和罰金,如果整改不到位,還將會有“按日計罰”的罰金,并且罰金將會上不封頂,直至企業整改達標。
“與老法相比,新《環保法》增加了查封、扣押、停產直至拘留違法企業負責人等處罰項目,對處罰實行上不封頂,按日計罰。”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局長馬小現解釋說,“按日計罰”之前還是會給企業留出整改的時間,但如果超過了期限,將堅決按照相關處罰制度進行罰款,嚴重的還將移送司法機關。
“獎”與“罰”并行,群眾舉報仍為重要渠道
去年底,由陜西省環保廳、財政廳聯合制定了《陜西省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已經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辦法》采用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方式,將企業破壞環境和違法排污的行為呈現在全社會監督之下。
記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10起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中,就有3起來自于群眾舉報,據陜西省環境保護執法局副局長胡世軍介紹,在該《辦法》實施以來,群眾的環境投訴熱情很高,幾乎是大批量增加,而對于舉報經過核實確有其事的,環保部門也將會根據相關辦法予以獎勵。
一邊是對于群眾的“獎”,一邊是對于企業的“罰”。在馬小現看來這都體現了政府對于改善環境的決心。
“一些企業認為新法過于嚴格,向我們反映企業被市場和環保的雙重壓力壓得喘不過氣,希望政府的環境執法能夠寬松一點。但我認為守法其實只是底線,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不是高要求,這只是一個底線要求。”馬小現說。
發布會現場,馬小現表示,新《環保法》出臺的目的,是為了優化產業結構,更好地遏制企業違法排污。下一步環保執法只會越來越嚴格,對于企業來說只有下決心重視環保,嚴格遵守各項環保法律法規,才是唯一出路。
(附:10家企業具體環境違法問題及處理情況)
10家企業具體環境違法問題及處理情況如下:
- 上一篇:【打假】那些年羞辱我們智商的心靈雞湯 …都是假的! 2015/3/23
- 下一篇:【鋼鐵知識】鋼材的精整及檢驗知識大全 20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