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與中國古代安全觀
成語是文化精髓的積淀,下面幾條成語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我國古代的文化觀、安全觀、事故觀,拿來與大家共同玩味、思考------
“居安思危”語出《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處于;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長治久安”語出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形容國家長期安定、鞏固。
“防微杜漸”語出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未雨綢繆” 語出《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清代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綢繆:纏綿.趁著天沒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準備.意思也可以說,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綢繆”做“修補”的意思。
“曲突徙薪”語出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曲:彎;突:煙囪;徒: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防患于未然”語出《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出《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語出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語出《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腐:臭;樞:門軸;蠹:蛀。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語出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百密一疏”語出清·魏源《庸易通義》:“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分溫故為存心,知新為致知,而敦厚為存心,崇禮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喻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喻”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三折肱為良醫”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攻心為上”語出《三國志·蜀志·馬謖傳》:“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裴松之注引《襄陽記》:“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杯弓蛇影”語出清·黃遵憲《感事》:“金玦龐涼舍隱痛,杯弓蛇影負奇冤。形容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亡:丟失;牢:牲口圈。羊丟失以后,才修補羊圈。比喻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釀成大錯。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語出《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危如累卵”語出《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秦王之國,危于累卵,得臣則安。”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語出《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大戴禮記·保傅》:“鄙語曰:……前車覆,后車誡。” 漢劉向《說苑·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后以“前車之鑒”、“前車可鑒”或“前轍可鑒”比喻以往的失敗,后來可以當作教訓。
“千鈞一發”語出《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鈞:三十斤;千鈞 : 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千鈞重物用一根頭發系著。比喻情況萬分危急或異常要緊。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形容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盲人瞎馬”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危險。
- 上一篇:密閉空間作業有哪些危害因素 2014/11/22
- 下一篇:上鎖掛牌安全管理程序 2014/11/22